為什么代理人工智能應該是一場進化,而不是一場革命
作者:零代碼快速開發平臺 時間:2025-07-12 20:53 人氣指數:
2024年,美國私人人工智能投資 增長至1091億美元 ,引發了一場“人工智能軍備競賽”,眾多企業爭相搶占先機,宣布推出各種炫酷的新功能。但一些科技供應商是否過于沉迷于人工智能的“FOMO”(害怕錯過)情緒,而忽視了用戶體驗?

我們不應將代理人工智能視為一場革命,而應將其視為一場進化。ERP 行業數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實現流程自動化,而代理人工智能是這一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與任何創新一樣,最有價值的應用往往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。畢竟,在作為兒童玩具普及之前, 彈簧玩具(Slinky)是 在二戰期間作為海軍武器發明的。
這個例子說明了為什么采取務實的、用戶驅動的AI創新方法至關重要。它應該由最終用戶的需求來定義,而不是簡單地參考競爭對手的路線圖。
構建直觀的用戶體驗
單憑功能已不足以區分產品。在人工智能時代, 用戶如何 與解決方案互動比其功能本身更重要 。 人工智能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出正確的問題——但讓用戶始終知道該問什么,這并非易事。
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用率和效率,對話式人工智能應該直觀易用。人工智能代理可以通過提供情境輔助來減輕員工的負擔。例如,代理不僅可以向員工提供工資單信息,還可以提供工資單解讀的詳細說明。
汽車行業已在構建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將消除駕駛中最繁瑣、最容易出錯環節的未來。我們需要企業軟件領域也出現類似的范式轉變——“自動駕駛 ERP”。用戶無需進入系統自行搜索所需信息,自動駕駛 ERP 系統能夠預測并主動提供最相關的洞察。它能夠學習用戶使用模式,提供個性化推薦,并最終自主執行任務。人工智能代理在這場自動駕駛變革中扮演著關鍵角色,它如同中央指揮中心,無需用戶與 ERP 系統進行任何直接交互即可獲得答案。
少即是多:單一的人工智能代理
在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的狂熱浪潮中,許多企業推出了多個獨立的人工智能代理來處理不同的功能。但用戶真正渴望的是一種極簡主義的方案。ChatGPT 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的簡潔性:用戶知道他們可以通過這個單一界面完成各種各樣的請求,從起草求職信到計算概率。
我們需要將同樣的統一方法應用于企業軟件,優先考慮單個“超級”代理的質量而非數量。與其要求員工在發票、工資單、項目跟蹤和人才管理等不同任務上分別使用不同的AI代理,不如根據員工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整。這意味著將ERP代理與員工已經在使用的辦公協作工具(無論是Microsoft Teams、Zoom還是Slack)集成。事實上,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ERP系統對用戶不可見,讓他們專注于結果而不是機制。
B2C 世界已經轉向即時滿足經濟,消費者開始期待當日送達和五分鐘的拼車等待時間。雖然 B2B 世界不可避免地更加復雜,即時性更低,但如果我們不把客戶體驗和易用性置于創新的核心,企業技術的采用將會滯后。
穩扎穩打贏得人工智能競賽
59% 的美國企業計劃在 2025 年投資 GenAI 數字助理,因此 ,代理型人工智能 (Agentic AI) 毫無疑問將成為年度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技術——這并非浪得虛名。然而,急于推出最多的 AI 代理,或將生成型 AI 工具強加于現有應用程序,反而會削弱其影響力。務實主義正是 ERP 解決方案如此高效的原因,我們也需要對代理型人工智能保持同樣的冷靜態度。
第一步是全面審視流程,并規劃出AI代理能夠提供明確商業價值的用例。虛擬助手在異常管理方面潛力巨大,但重要的是從簡單、定義明確的任務入手,例如檢測常規發票上的異常情況。此外,也別忘了那些久經考驗的技術——自動化可以處理許多手動任務,而無需開發更復雜的生成式AI。
正如傳說中的龜兔賽跑,人工智能故事的寓意顯而易見。我們應該少關注人工智能的“顛覆”,多關注其連續性。代理型人工智能如何延續我們在自動化領域數十年取得的進步?如何讓用戶無縫過渡?這些都是每個首席技術官都應該思考的問題。